中华凤头燕鸥 (吴轲朝 摄)
大杓鹬 (董帝伟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青脚鹬 (董帝伟 摄)
白鹇 (许国强 摄)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泉州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泉州现身亮相“安家落户”。这些“稀客”当中,不乏“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鸟中大熊猫”勺嘴鹬、“林中飞仙”白鹇,还有我省首次记录到的白嘴端凤头燕鸥等。
如今我市的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7种,保护级别鸟类数居全省前列。2022年新增观测记录鸟类35种,在各地级市新增发现鸟类物种居全省第一。
“国家一级”鸟类 两年时间数量翻倍
“前年,我市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有10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增加到21种。”泉州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说,“最新的发现是小青脚鹬数量创新高。以往我们只记录到过同域一两只,今年4月在晋江围头湾记录到了26只。”今年4月中旬,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黄宝桐在围头湾惊喜地发现了这群小青脚鹬。小青脚鹬是旅鸟,春秋两季都会经过泉州,其为小型涉禽,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繁殖期主要栖息于稀疏的落叶松林中的沼泽、水塘和湿地上,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边沙滩、开阔而平坦的泥地、河口沙洲和沿海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
今年4月,6只中华凤头燕鸥也在晋江市围头湾现身。自2018年发现至今,每年清明前后的15天内,中华凤头燕鸥都会到这里“谈情说爱”,披上黑色冠羽,开始“炫舞”、和鸣、踩背等求偶行为,为春夏交际的围头湾湿地带来蓬勃生机。中华凤头燕鸥又被称作“黑嘴端凤头燕鸥”,如今全球种群数量仅150多只。由于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被专家学者称为“神话之鸟”。该鸟繁殖于中国山东海岸,每年会迁徙到广东、福建和东南亚地区越冬。每年三、四月,外出越冬的中华凤头燕鸥会返回中国求偶繁殖,该鸟已连续多年飞抵围头湾。
“近两年我们记录到的勺嘴鹬多在围头湾区域越冬,这有力说明勺嘴鹬从旅鸟到冬候鸟的转变。”吴轲朝介绍,勺嘴鹬因全球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嘴黑色,嘴基平扁,先端扩大呈铲形,觅食时用嘴在水中或烂泥中像扫帚一样左右来回扫,据此特征在野外很容易就能与其他鹬类区别开来。
此外,泉州鸟类中的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鹤、黑嘴鸥等。黄嘴白鹭又被称为“白老”“唐白鹭”,是鹭鸟家族中既美丽又优雅的一员。黑脸琵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极少,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到泉州越冬。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白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目前,白鹤全球种群数量不到4000只,在泉州湾区域多次记录到白鹤来泉越冬,去年11月记录到5只,为历史最高。而黑嘴鸥在泉州越冬时最多达300多只,达到世界种群的1.5%以上。
“国家二级”鸟类 每年定期造访
今年5月,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栗喉蜂虎飞临石狮峡谷旅游路筑巢,开启一年一度的“蜜月”之旅。这是继去年4月之后,栗喉蜂虎再次来到石狮“安家”。这群栗喉蜂虎已增至百只,与去年到访数量相当。栗喉蜂虎外形美丽,喉栗红色,具黑色过眼纹,翅膀和背部绿色,尾翼蓝色,飞行时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黄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其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
“今年春季,在围头湾记录到半蹼鹬15对左右,数量居全国前列。”吴轲朝表示。半蹼鹬全长约35cm,体色和体型与塍鹬相似,但略小。嘴直长,前端膨大,其上具许多细孔,嘴长超过尾长。繁殖息于浅水沼泽,以昆虫幼虫及小蠕虫为食。
被人们称赞为“林中飞仙”的白鹇近年来更是常常在泉州山区被发现。其中,永春牛姆林、德化戴云山、安溪云中山、晋江紫帽山等自然保护区内白鹇分布数量较多,清源山风景区内也可常见白鹇成群在林下觅食。白鹇多栖息于多林的山地,从山脚直至海拔1500米的海拔高度,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喜欢在晨昏活动,觅食时边走边叫,夜间栖息在树枝上。
此外,水雉、白琵鹭、大杓鹬等二级保护动物也定期造访泉州。水雉俗称水凤凰、凌波仙子,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白琵鹭是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长长的喙灰色似琵琶形。大杓鹬是一种体形硕大的鸟类,嘴长而下弯,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体为黄色。其通过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水边沙地或淤泥中探觅隐藏于地下洞中的甲壳类和蠕形动物,也常在地表面啄取食物,有时也吃鱼类、爬行类和无尾两栖类等脊椎动物。
“这些珍稀鸟儿都可以为泉州生态代言。我市新增发现鸟类物种居全省第一与泉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互花米草除治后,鸟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记录到的鸟类明显变多了。”吴轲朝说。据了解,我市已建立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36个、自然保护小区267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226.18平方公里,除治互花米草21000多亩,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性增长,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记者 郭芳蓉 魏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