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双向奔赴,这一次,她回家了……

00:5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焱尧 通讯员 苏勇 江夏子 余情愫)8月7日,暑气至浓。天色微亮,王君(化名)一家便早早地起了床。大家忙着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分装糖水,几个小辈合力搬出一箱大红的挂鞭,在门口的小路两侧整齐地铺开。

上午9时,王君来到鄂州市华容区段店派出所。顺着民警手指的方向望去,接警大厅前的台阶上站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那是他66年未见的妹妹。

王君走向台阶,距离越来越近,内心的紧张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止不住颤抖的腿上。


【资料图】

“四妹!”王君颤抖着叫出声。他几步上前,紧紧握住沈兰(化名)的双手,等候多时的沈兰早已泣不成声……

“这一天,我们等了66年。”王君感叹,“如果爸妈泉下有知,一定会很开心的。”

她下定决心打最后一通电话

上午10时,段店派出所接待室内热闹非常。除了远在外地的五妹王英,王君兄妹4家全部到齐。一大家子久久相拥,哭成泪人。

“我的养父去世前,给了我这封介绍信。”

副所长严绍昌招呼大家就坐,眼眶通红的沈兰从女儿手中接过一个破旧的信封,哽咽地说。“这封信,坚定了我寻找亲人的决心。”

破旧的信封、泛黄的信纸、含糊的字迹,隐约能看到“王某英”“熊某枝”“段店公社”等字样。这些仅有的信息,是20多年来支撑沈兰不懈寻亲的唯一凭证。

“有了它,我就知道我还有家、有亲人、有乡愁。”沈兰握着二姐王清(化名)的手,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从沈兰记事起,她就住在武汉造船厂附近的院落里。那里的孩子总喜欢捏着嗓子,用奇怪的声音叫她“野孩子”。“每一次,养父母都会含糊地搪塞过去。但我知道,我不是他们亲生的。”

1965年,沈兰随养父母搬到重庆定居。刚满10岁的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可是,心底的疑虑却在她脸上留下一抹忧郁的痕迹。

我的亲生父母是谁?这个问题困扰了沈兰大半辈子。直到2005年,养父去世前交给她一个破旧的信封,她才知道:她叫王某英,2岁时被现在的父母抱养,“段店公社”就是她的家乡。

来不及追究当年为什么和亲生父母分离,沈兰便踏上了寻亲的征程。多年过去,当时的“公社”早已变了名称。沈兰四处打听,了解到在成都、南充、德阳、荆门等地都曾有叫“段店公社”的地方。

仅凭这点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沈兰不想放弃,她将信息工整地写在了纸条上,若是公安机关找到她的亲人,就能第一时间核对确认。可惜的是,每一次的期望都不幸落空。20多年过去,沈兰心中那份急切想要找到亲人的念想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越发渺茫。

今年8月,沈兰的女儿上网时偶然发现,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有一个叫“段店镇”的地方。“有没有可能是曾经的‘段店公社’?”在女儿的帮助下,沈兰查到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寻亲的念头再一次浓烈的燃烧起来。

“最后一次,我就试这最后一次。”沈兰想着,拨通了湖北省鄂州市公安局华容区分局段店派出所的电话。

他们踏遍山河寻找遗失的她

四妹的遗失,一家人刻骨铭心。

1957年,王君兄妹随父母居住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又刚生完老五。一家人靠着几亩收成不好的田地维持生计,几兄妹吃不饱饭,饿得面黄肌瘦。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听说:武汉有一对夫妇膝下无子,想要抱养一个孩子。“孩子跟着咱们是吃苦。他们条件好,离得又近,我们随时能照应。”几经考虑,父母最终决定,忍痛将2岁半的老四王某英送出。后来,父亲每次去武汉,都会跑到老四住的小院,远远地瞧上一眼。

1965年4月,父亲像往常一样赶来,却发现王某英一家已经搬走。他四下询问,街坊邻居却纷纷摇头。父亲着急了,一个多月时间,他奔赴各个路口、汽车站、火车站,找遍了武汉的每个角落。可是,王某英一家却没有任何踪影。

沈兰的走失彻底改变了王君一家的生活轨迹。1986年,多年找寻,积劳成疾,父亲一病不起。他对着已经长大的兄妹几人反复念叨,一定要将老四带回家。成年后,王君兄妹分别前往武汉各地,边打工挣钱边想方设法寻找妹妹。

两年后,父亲带着遗憾离世。临终前,老三王竹(化名)赶回家中,父亲用最后的力气抓住他的手,嘴里叫着,老四,老四。王竹使劲点头,哭着说,您放心,我肯定把她带回来。

1996年年初,王竹偶然看到央视的寻亲栏目,便立即按照提示报了名。在电视台的帮助下,王竹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找到一个信息高度吻合的人。他激动地连夜启程,途中却接到了派出所的来电:经核查,双方不属于近亲关系。

希望落空,王竹沮丧不已。母亲知道后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两年后便不幸因病去世。

上电视、登报、四处打听……20多年过去,王君一家陷入了“生活循环”。随着儿女渐渐长大,他们也自发加入到寻亲的阵营中。

8月2日,王君的侄子王浩向往常一样点开社区群,被一条“寻亲启示”吸引了目光……

他们坚定地说必须完成任务

“警察同志,我想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

8月2日下午2时许,接警员曹中鹏接到了从重庆打来的求助电话。

“我叫沈兰,原名王某英,我的生父叫王某和、生母叫熊某枝,家里的地址以前叫段店公社。”电话那头,沈兰嗫嚅地说,“这些就是我掌握的全部信息,给您添麻烦了。”

挂断电话,曹中鹏为难的看着纸上的寥寥几笔,他立即向所长闵聪汇报了情况。

“几个名字,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地址,这要怎么找!”

会议室内,闵聪阐述完简要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谁也拿不出可靠的办法。

经研究,闵聪决定:一是迅速将已知信息编成寻亲启事,发布到辖区所有的驻村辅警群、村民小组群和网格员群;二是组织社区民警、辅警应下尽下,挨家挨户敲门询问;三是即刻上报分局指挥中心,根据已知的信息尝试着查找沈兰亲人的具体居住地。

“不管多难,这个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出发前,闵聪对大家说到。

“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一小时后,曹中鹏兴奋地在工作群中连发三条消息。

下午4时,民警严绍昌、辅警曹中鹏二人前往段店镇庄屋村进行摸排,和迎面跑来的王浩撞了个满怀。看见他们,王浩激动地指着手机上的寻亲启事,连声叫着“我家的!我家的!”

向分局汇报情况后,曹中鹏立即将血样采集卡邮寄给沈兰,并用视频电话教授如何正确采集血液。

血样寄回后,经司法鉴定中心检测,比对结果显示,沈兰与王君兄妹正是一家人,民警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告知双方。

电话那头,沈兰欣喜若狂,几经哽咽。她与女儿简单地带上几件贴身的衣物,星夜驱车赶往鄂州。双方约定,次日上午在段店派出所见面。

鞭炮齐鸣,人声鼎沸。8月7日上午11时,在民警的护送下,久别重逢的一家人回到庄屋村。王君的妻子张罗了一桌饭菜,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餐团圆饭。饭后,王竹悄悄将沈兰拉到一边,向她讲述当年父母的苦衷。沈兰摆摆手,轻声回答,要是恨,这么多年,我就不会找。

时光不曾冲淡记忆,山河何能阻断亲情。在王君一家和公安机关的接续努力下,66年的坚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烟火市井,冬去春来。流逝的时间无法冲淡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无法弥补“骨肉分离”带来的伤痛。

有人团圆,是因为有人在守护团圆。人民至上的诺言,闪烁在夕阳西下时,亲人相拥的泪光里。

推荐DIY文章
当智能健身走向全民化:AEKE轻力量家庭智能健身房引领未来
海艺AI:迎合“AI时代”发展潮流,刷新绘图市场传统认知
布局产业新高地!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未来五年500亿投入打底,北汽蓝谷锚定细分市场增量
【展会直击】华秋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精彩ing,助力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桂花网蓝牙网关助力司乘人员职业健康监测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