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4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正式实施满一个月。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4月24日起,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实施后,港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4月27日、4月28日,沪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为5月25日。
“交易日历优化增加了可交易天数,更加符合投资者习惯,减少了流动性锁定风险,保障了投资者交易连续性、便利性,更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资产配置的需求。”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诸多互联互通举措下,海外投资者可秉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借助中国资本市场参与中国企业发展,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今年以来,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深港通成交活跃,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速。3月份,沪深港通标的双向扩容,扩容标的成交不断活跃;4月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持续优化,投资者可交易天数增加;6月份“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将正式推出,预计增量资金将涌入A股、港股市场。
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对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更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权益资产配置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将持续改善港股的流动性和成交活跃度。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为境内外投资者在资金统筹安排、投资交易管理等方面减少了障碍,提高了交易效率。交易日历优化后,港股通交易在两地市场均为交易日时得以全部开放,为港股通投资者增加了交易机会。
另一方面,将更大程度吸引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雪牛资本合伙人刘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交易层面来看,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后,进一步减少由于结算方式和假期安排不同造成海外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延迟,降低海外投资人对节假日持仓风险的担忧,提升海外投资者的体验感。
此外,ETF互联互通机制亦平稳运行。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北向ETF通4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3亿元,较3月份增加29.5%;南向ETF通4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8.4亿港元,较3月份增加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涉及面广,两地资本市场在机制设计、交易结算清算、底层系统对接等方面做出安排,有助于优化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田利辉看来,互联互通多措并举,极大提升了海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便捷性和规范性,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
周建华表示,互联互通机制还需要持续改进,逐步实现香港、上海、深圳三地市场交易机制趋同,譬如三地日间交易时间趋同,境内市场推出盘后交易、T+0交易、扩大涨跌幅限制等。